4月16日,商丘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于艺术中心218会议室举办《提升高校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与能力》笃信论坛活动。本次论坛以“提升高校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与能力—高等院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研讨会学习分享”为主题,邀请教学评价与教师发展中心于婧老师及我校各学院青年教师参加,会议由美术学系主任杨烨主持。
郭炳利老师结合自身参加上海大学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研讨会的经历,展开了全面且深入的分享。
上海大学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成绩斐然,其“一种模式+一条主线+三个结合”的建设模式备受瞩目。该校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课程思政建设赋能,精心打造了《大国方略》《创新中国》等“一学科一课”系列课程,课程内容紧密贴合学生实际需求。在教学团队构建上,采用跨学科、跨领域、跨门类的创新模式,将新思想及时融入课堂教学,助力学生明确人生方向。课程建设过程中,充分考量学生关注热点、党和国家要求以及学校自身特色,运用“滚动开发模式”,凭借名师引领、鲜活内容和生动形式,让通识教育兼具深度与吸引力。
随后,郭炳利老师分享了上海大学青年教师张青子衿的报告内容。张老师作为思政课教师且曾获教学竞赛一等奖,在教学设计等方面见解独到。郭老师围绕“青年教师如何快速提升教学能力”这一话题展开探讨,提炼出“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止于至善”的理念。她指出,上好课需熟悉教材、学生和自我;提升教学能力要分三步走,先以“磨课”日常化实现讲准,再以“研究”为支撑做到讲深,最后以“融入乐趣”达成讲活。此外,还深入剖析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与思政课程的关系以及提升效果的方法。

分享期间,现场互动气氛热烈。各学院青年教师就课程思政建设中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融合、提高学生接受度等问题积极提问,郭炳利老师结合上海大学实践经验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引发了与会教师的强烈共鸣与深入思考。

郭炳利老师对顾晓英教授报告的解读,全方位展示了上海大学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领先成果,为我校及教师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借鉴经验;对张青子衿老师报告的分享,则生动呈现了上海大学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能力和课程思政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此次论坛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优质的交流学习平台,希望广大教师以此次分享为契机,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方法,提升育人能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在学校落地生根,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一审:李昕鹏
二审:杨烨
三审:李林